如来助孕

主页 > 育儿 > 疾病 > 深圳家长给10月大女婴服用超量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烧导致急性肝衰竭

深圳家长给10月大女婴服用超量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烧导致急性肝衰竭

时间:2025-07-27 作者:www.roola.cn 阅读:168

近日,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年仅10个月的女婴小汐(化名)。一场普通的发烧,却因家长一个致命的用药错误——过量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滴剂,竟将孩子推向了急性肝衰竭的生死边缘。原本守护健康的退烧药,瞬间化身“肝脏杀手”,这绝非孤例!据统计,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过量已是全球公认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首要原因。
深圳家长给10月大女婴服用超量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烧导致急性肝衰竭

一滴之差,肝损之危:错误用药的三大“致命坑”

1. 剂量之殇:毫克≠毫升!

致命误区: 家长容易混淆“毫升”(药液体积)与“毫克”(药物有效成分重量)。不同品牌、浓度的滴剂,每毫升所含药物量(毫克)差异巨大。凭“感觉”给药,或用普通勺子随意量取,极易超标。

婴儿之脆: 婴幼儿肝脏发育未成熟,代谢药物能力远逊成人。成人可耐受的剂量,对婴儿可能就是剧毒。安全剂量窗口极其狭窄,精准是唯一准则。

2. 剂型之惑:滴剂?混悬液?傻傻分不清

浓度陷阱: 对乙酰氨基酚有不同浓度规格(如婴幼儿滴剂通常浓度更高)。未仔细核对药品标签,误将高浓度滴剂当作低浓度混悬液使用,剂量瞬间翻倍。

工具错配: 不同药品配备专用喂药器。用错滴管或注射器,剂量必然失准。

3. 叠加之险:“双管齐下”酿大祸

复方药盲区: 许多感冒药(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)、止咳水等含有“对乙酰氨基酚”。同时服用单一成分退烧药和复方感冒药,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总量严重超标。

重复给药: 孩子不退烧就心急加药,未严格遵守至少间隔4-6小时的用药时间。

药物如何摧毁肝脏?

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正常代谢时,会产生少量有毒中间产物,但能被肝脏的“解毒卫士”——谷胱甘肽中和。一旦药物过量,解毒系统崩溃,剧毒产物大量堆积,直接攻击肝细胞,引发大面积坏死,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(肝衰竭)。

守护稚嫩肝脏,这份“保命”用药指南务必收好!

1. 剂量精准是铁律:

严格按体重算: 使用前务必查看说明书,根据孩子当前实际体重计算所需剂量(通常每次10-15mg/kg)。不确定?立刻咨询医生或药师!

用对量具: 只使用药品原配的专用滴管、注射器或量杯。厨房茶匙?绝不!

看清浓度: 喂药前,再次核对药品浓度(如:100mg/ml 还是 32mg/ml?)和所需毫升数。

2. 认准成分,避免“隐形叠加”:

单一用药优先: 普通发热,首选单一成分退烧药(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)。

火眼金睛看标签: 使用任何感冒药、止咳药前,必须仔细阅读成分表!若含“对乙酰氨基酚”或“acetaminophen”或“paracetamol”,严禁同时服用其他退烧药。

记录用药: 写下每次用药时间、药名和剂量,避免家人重复给予。

3. 间隔时间不可破:

对乙酰氨基酚:至少间隔4-6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。

布洛芬:至少间隔6-8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。

不交替使用: 非医生指导,不要自行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,徒增复杂性和风险。

4. 出现这些信号,立即飞奔医院!

过量服药后,初期可能仅有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。切勿等待! 若出现以下任何症状,提示肝损伤可能发生:

·皮肤或眼白发黄(黄疸)

·右上腹疼痛

·异常嗜睡或精神极差

·尿液颜色加深(浓茶色)

·皮肤瘀斑或异常出血

黄金救治时间窗有限! 怀疑服药过量,即使无症状,也应立即就医或联系中毒控制中心。早期干预(如解毒剂N-乙酰半胱氨酸)是救命关键。

小汐的遭遇令人痛心,更是对所有家长的警钟。退烧药绝非“无害的安慰剂”,在娇嫩的婴儿体内,它就是一把需要精准掌控的“双刃剑。每一次喂药,都是对责任心的考验。 请牢记:看清标签、算准剂量、用对工具、严防叠加、严守间隔!把这份科学用药指南转给身边的父母长辈,别让爱的药匙,成为伤肝的利刃。

美国CDC警示: 对乙酰氨基酚是导致美国儿童急性肝衰竭的首要药物因素,其中多数源于家长无意中超量用药。

图文新闻

相关文章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